7、主要构筑物、设备
7.1 曝气调节池
曝气调节池的作用是均化水质、均衡水量,以利于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曝气调节池内设置穿孔曝气管,可更好的均化水质,同时也能防止沉淀物发生沉淀。
7.2 混凝反应槽
混絮凝反应槽共有两套,是工艺中主要的反应设备。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加入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沉淀物,然后通过混絮凝反应将污染物凝聚成大絮体,便于后续设备将其去除。
7.3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去除一级絮凝反应槽形成的絮体,斜管沉淀利用层流理论缩短停留时间,挺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7.4 溶气气浮机
污水进入曝气区与微气泡充分混合,微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将固体悬浮物带到水面,刮泥机沿液面运行将悬浮物刮到倾斜的金属板上,再将其推入污泥排放管槽,通过污泥排放管槽流入污泥收集器。气浮机可以用于去除各种工业和市政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及各种胶状物,耐冲击负荷大,去除效率在90%以上。
经过对涂装废水水质的化验分析以及排放要求的探讨,设计采用物理化学与生化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废水进行处理。
废水首先进入曝气调节池,调节水量、均和水质。然后通过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一级混絮凝反应槽。混絮凝反应槽共分三格:格向废水中投加氢氧化钙,将PH调至10~10.5,使废水中的锌、镍、磷酸根转变成为固体沉淀物;*二格向废水中加入PAC,破坏胶体的细微悬浮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体系,将悬浮颗粒聚集;*三格向废水中加入PAM,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有明显沉淀性能的絮凝体。经过混絮凝反应槽处理后的废水自流进入斜管沉淀池,将废水中的固体沉淀物和比重较大的絮凝体去除。
斜管沉淀池出水进入二级混絮凝反应槽,二级混絮凝反应槽也分为三格:格将废水PH回调至7~8,以有利于后续生化单元和絮凝单元处理效率。*二格加PAC,使水中形成絮体。*三格加PAM,然后自流进入溶气气浮机进行固液分离。
气浮机出水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将废水*分子**物分解为小分子**物,将难降解的**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废水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向废水中曝气,经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吸收,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生化后的水经提升泵通过砂率罐、碳滤罐对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吸附过滤后出水即可达标排放。
(5)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采用三角堰出水,使出水效果稳定。
污泥采用气提法定时排泥至污泥池,并设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也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的箱体。
(6)MBR膜过滤池
设置目的:二沉池出水流入MBR膜池进行深度过滤,使出水水质符合卫生指标要求,合格外排。
(7)风机
设置目的:
供O级生化池、调节池中充氧曝气,搅拌、和污泥提升、污泥消化。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污水处理,其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质设计参数按照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设计计算,进水BOD5平均值为小于200mg/L,出水BOD5平均值为10-20mg/L。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调节池(原有)采用钢砼结构。调节池储存废水并调节水质、水量的不平衡,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升泵将调节池内的污水送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内挂满组合填料。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配备有鼓风鼓风机。一级提升泵启动时,鼓风鼓风机连续工作;一级提升泵停止时,鼓风鼓风机间歇工作。这样的运行方式既保证了微生物的需氧量,又能充分节省能量,减少不必要的电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