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理医院方面的污水排放问题,这里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医疗污水处理设备中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具体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医院污水主要来自诊疗室,病房,化验室,手术室,洗衣房,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食堂,宿舍等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及病毒。医院污水现在只经格栅除渣及消毒后处理既排放,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余氯和细菌学指标能达标,但**物未被去除。为了*达标,医院增加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污水。考虑到该医院污水处理厂占地有限以及水中含有一定量消毒剂的特点,决定采取负荷高,占地少,对进水**物浓度范围适应性钱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以下特点:
(1)**负荷高,占地少
(2)生物量大,活性高,抗冲击能力强
(3)具有生物降解反应与过滤双重功能,不需二沉池
(4)由于滤料的切割作用,氧利用率高
(5)运行稳定可靠,管理方便
医院污水处理之氯化法
(1)次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是普通的化学试剂,起运输,储存和购买都比较方便。次氯酸钠溶于水生产次氯酸根离子,可用于消毒杀菌,但它不稳定,光照,受潮易于分解,消毒能力很弱。
(2)液氯法。液氯在水中能*产生次氯酸根离子。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污水消毒。液氯中有效氯含量比次氯酸钠溶液高5-10倍,消毒能力强且价格*。由于氯气是一种强刺激性有毒气体,因此要用**的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3)二氧化氯法。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等。有关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溶于水后,有50%-7o%转变为次氯酸根离子和亚氯酸根离子,对红细胞有损害,会干扰人体对碘的吸收,还可以使血液胆固醇升高。因此,目**般用前两种方法处理医院污水。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在池中采用了新型强效弹性立体填料,对污水中的**物质具有强效去除的功能。该设备通过氧化处理之后,产生的污泥量较少,仅需90天排放一次即可。为了避免放生病菌滋生、传播的现象发生,必须对水质进行深度消毒处理。目前应用较多的消毒工艺有: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医院需根据污水水质特点及排放量进行选择。那么,医疗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处理效果应达到怎样的标准?
处理标准:
1.医院污水经处理与消毒后,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2.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
3.当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接触时间和接触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表202的要求:
4.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排放时应达到下列标准:
5.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二、粪大肠菌值不小于10-2;三、每10克污泥(原检样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6.当污泥采用高温堆肥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堆肥的温度必须大于50℃,并应持续5天以上。
7.无上、下水道设备或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医院,对有传染性的粪便,必须进行单独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2.0.6条医院污水经处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质与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新标准:
1、新标准对医院产生的污水、废气和污泥进行了*控制,在强调对含病原体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
2、在生物指标上,新标准对排入下水道与排入水体的医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新标准严格区分医院性质,同时根据污水去向分为两个等级,并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出严格的控制各级指标。
3、新标准考虑了消毒效果和生态*性问题,针对不同性质医院及污水去向对消毒时间和余氯量均作了明确规定,严格了余氯标准的上限。
4、在理化指标方面,对排入地表水体的医院污水和传染病医院污水的COD、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都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增强污水处理系统的抗风险性。考虑氨氮也消耗消毒剂,对氨氮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使用任何设备前,我们都应做好一切*工作,以防发生意外以及损坏设备,因此,掌握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很重要。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1)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完整、*、灵活、准确、可靠。
2)检查螺丝并进行紧固处理,以防在使用中脱落;检查传动系统各操作手柄,电器开关位置正确无松动。
3)检查润滑装置是否齐全、完整、可靠、油路畅通、油标醒目,对各种传动部位进行润滑加油。
4)检查各种管线、管件是否完好,无跑、冒、滴、漏、渗现象。
5)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及部件、配件是否缺失,各种工具、附件应摆放整齐,存放有序。
6)清洁设备各部位,使设备内外干净,滑动导轨和接合处应无油污、锈迹、灰尘和杂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7)操作岗位要做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其中:一平即工房周围平整;二净即玻璃、门窗净、地面通道净;三见即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四无即无油污、积水、杂物、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