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特点: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特点为预处理设絮凝池,投加化学药品。这种化学絮凝预处理不但可以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性能,通过增加SS的去除率大大降低不可溶性CODCr,而且还可以去除一些大分子难降解的**物如木素、纤维素、**氯等。其原理是投加絮凝剂后,水中悬浮的细小纤维凝聚成大颗粒物质,这些各种形状的颗粒也存在着多孔比表面,对一些大分子**物具有一定的吸咐作用。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处理生活系统综合性废水及其相类似的**污水。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接触氧化工艺,其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级串联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比活性污泥地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好,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物负荷条件下,对**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污水处理市场的建设,运营投资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相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属于**投资领域的自我创新,成就良好技术,各种各样的产品,提供了一个繁荣的发展前景。由于这些技术成果,对埋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水环境管理应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埋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推广受到**和公众的欢迎。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说明:
生产污水经管道汇入生活污水处理站,首先经回转格栅拦截水中杂质和漂浮物质再流入调节池,经调节均质后的原水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去除悬浮物再进入一级生物氧化池,由于该污水的BOD/COD较高,故可生化性很好。经二级生物氧化处理后,**物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得到充分降解。出水再经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上清液流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设有加压泵,将水提升至活性炭过滤器,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异味。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流入回用水池,由潜水供水泵供出回用。池内所有水泵均为潜水泵,为考虑设备取出维护、检修方便,所有泵设有自动藕合装置。
初沉池、二沉池池底污泥由底部污泥泵自动定时将污泥排入化粪池,化粪池污泥定期由吸粪车抽出运走。为使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系统运行、管理方便,污水处理站内不考虑污泥脱水设备。或将污泥输送至井下排水系统集中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技术要点
(一)集中处理系统
1.技术路线 污水处理厂是目前集中处理污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图9—1是传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和植物截留等作用机理除去**质,并通过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除去N和P,特别适用于生活污水、河道和自然湖泊水系的处理与回用等。见图9—2。
2.主要技术环节
(1)关键部件和设备。在给定污染物负荷(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输入的污染物数量)和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影响二级污水处理出水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细菌对**污染物降解的有效性。不论是厌氧处理还是好氧处理,良好的菌种及其生存环境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果。三级处理主要与所选择的深度处理技术有关。土壤质地及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土地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填料和植被性质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2)主要性能参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质量一般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设计,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8921—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96)Ⅳ类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中的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标准设计。潜流式湿地系统的一般水力负荷为2~15厘米/天。生活污水经湿地系统处理后其出水BOD5(5日生物化学需氧量)<10毫克/升。
(3)推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高,污泥处理困难。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工程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结合起来,且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稳定,易于管理和维护,是一种较为适宜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
(4)应用情况。集中污水处理系统一般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管理,出水水质好且稳定,满足国家的排放要求。除土地处理方式外,各种集中污水处理方式在国内都有较多的工程实例,已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二)分散处理系统
1.技术路线与集中处理系统相比,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较多地采用了一些**,从而使得污水处理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
2.主要技术环节
(1)关键部件和设备。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部件是设备采用的具体处理技术及工艺,系统处理效率的高低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主要由其关键组件如(生物)膜和活性炭的性能决定。
(2)主要性能参数。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参数一般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标准设计。
(3)目前分散污水处理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较适合于小型企事业单位、餐馆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型居民点使用。